Search

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不要讓渡教養權還怪孩子難教

在開始寫教養文章之後,我...

  • Share this:

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不要讓渡教養權還怪孩子難教

在開始寫教養文章之後,我才發現,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很委屈,很辛苦,明明把心力與財力都用在孩子身上,為什麼孩子的表現,卻跟自己預期的不一樣,愈大愈難教、愈大愈管不動,我們以前哪有這麼多問題,是現代的孩子有問題吧?

相愛容易,相處卻需要學習。現在父母有一個很嚴重的盲點,就是盡其所能的供應給孩子物質和學習上的需求,卻因為工作太忙、太累,而無法照顧到孩子心靈層面的需求,甚至父母本身的身心靈也是處於失衡的狀態。

當孩子在十歲以前,還把父母視為天大地大的神在崇拜時,親子的摩擦還容易解決,但是等孩子的情緒開始進入青春期之後,親子之間因為對彼此的不夠熟悉與誤解,就會產生愈來愈多的衝突與矛盾。

大人小孩都痛苦,都認為是青春期惹的禍。其實青春期只是驗收過往教養方式的考核期,如果在此之前,親子之間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參考我的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青春期的震盪,並不會影響太久。

不要再用無效的教養方式來管教或栽培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他除了要吃飽、穿暖,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與學習,他更需要跟父母進行愛的交流。

孩子需要被父母接受、關心、認同,信任與賞識,在與父母雙向的交流與回饋中,學習溝通、負責、付出、感恩與愛的能力,而不是只接受被父母安排或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接受,接受孩子的差異與不同,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往往父母習慣對表現好的孩子青眼有加,造成表現不好的孩子個性愈來愈怪。

不管父母是雙薪家庭還是有一方擔任教養子女工作的單薪家庭,當父母跟子女在一起時,要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你沒有看錯,就是享受。很多父母會覺得教養很難,就是因為賦予教養太多的期許與想像,卻忘了教養最單純的就是陪伴,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感受到被接受、被在乎、被肯定、被愛,同時看著父母的言教與身教,而有了模仿與學習的樣板。

只是很多父母並沒有全然的接受孩子的存在,並不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覺得養孩子很麻煩,覺得教孩子更是辛苦,他們懷念單身自在的時光,他們急著把孩子送給保母和學校,以為只要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供給和學習,就是最棒的父母了﹗威廉‧布瑞奇在《轉變之書》的書中寫著:「很多新手父母表面上是為了照顧寶寶而疲憊不堪,實際上真正讓他們感到挫折的,是那再也回不去單身自在生活的失落感,面對與接受這樣的失落感,是你真正邁向快樂父母的第一步。」接受孩子已經生出來就塞不回的的這個事實,不要再怨懟孩子破壞了單身時的自由與自在,生養孩子也是你當初的選擇。

如果,你把教養權讓渡給了錢或是其他人,怎麼可以怪孩子難教呢﹖把孩子交給保母,保母能按時餵奶照顧好孩子不生病,就是萬幸了﹗你還能奢望孩子得到多少的溫柔陪伴﹖連你自己都不想陪孩子玩,又怎麼能奢求非親非故的職業照顧者,給孩子更多的遊戲與引導﹖這太不切實際了吧﹖如果孩子從小有用心照顧他的保母,那真是孩子的幸運,千萬不要輕易更換,因為孩子要適應新的人事物比你想像的還辛苦。

當孩子進入學校就讀,面對各式各樣新的學習與不同的人事物,他一方面會因為好奇而覺得有趣,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壓力而有些擔心或是疑慮,這些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來進行過濾。每天跟孩子說說話、聊聊天,讓他可以分享喜悅也可以分擔煩惱。當孩子的情緒在學校的高低起伏中,可以在回到家藉由分享而變得平穩之後,家,才會變成孩子安放身心靈的堡壘。但是﹗有多少孩子回到家可以真正的卸除壓力,安放身心靈﹖讓孩子回家可以充電與放鬆,這樣家才會變成孩子安全的港灣,而父母的愛,就是孩子的定心錨。

現在義務教義已經延長到12年,卻在大學端發現愈來愈多在混學歷的孩子,這樣的現象真的讓人很憂心,我們投注了那麼多的經費在教育上,卻沒有教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真的都只是教育出了問題嗎﹖

父母要珍惜可以跟孩子好好相處的時光,學校的老師傳授給孩子的是知識與學問,孩子做人處事的道理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跟父母的接觸和應對所學習與內化,這些並不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不要再把教養權讓渡出去,如果你連一兩個自己的孩子都無心好好教,怎麼可以奢望老師把幾十個不是自己的孩子教到完全符合規範﹖自己的孩子,要自己花心思,好好陪、好好教。

給孩子的物質供給夠用就好,不要很捨得為孩子花大錢買東西,卻吝惜花時間陪孩子好好說話。要常常跟孩子做情感上的交流與關心孩子的心靈需求,孩子才不會變成外表華麗但靈魂卻空虛的人偶。孩子不是生活的負擔,而是跟我們一起創造與共享生活的血脈,他們遺傳著我們的DNA,也復刻著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對孩子的討厭或是喜歡,往往也投射著對自我的認知。

要好好的愛與善待孩子,多花一點時間與心思陪孩子聊聊天、玩遊戲,一起培養與建立出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彼此的相伴是共振出生命的甜蜜與溫暖,而不是變成埋怨或受罪。


#我的新書優雅教養79折優惠中
#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均有優雅教養
#MOMO購物台也買得到優雅教養
#購書連結在留言區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生命從愛中來也在愛中成長 交流從傾聽開始也從傾聽互動 透過解讀與同理拉近彼此的心
View all posts